時間:2013-02-16 來源:武漢網(wǎng)whw.cc 作者:whw.cc 我要糾錯
魏晉南北朝篆刻藝術發(fā)展史
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-589年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,社會出現(xiàn)大動蕩,戰(zhàn)事頻頻,因此留下來以將軍印及其屬官印為多。這一 時期的印章軌制,在治印技能上尚承繼漢代。印章形制、大小、印材、鈕式、印綬、印文,基礎上與漢代雷同,依然保存漢印主體面孔并有所演化。因為漢代篆刻取 得曠古絕倫的藝術成績,使中國古代篆刻藝術走向高峰。然而,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物極必反,印章的發(fā)展從漢代當前到魏晉南北朝就反應出這一客觀存在的法則,這 一時期出現(xiàn)了顯著的衰退趨勢。
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印,鈕制多為龜鈕,將軍印 也多如斯。陳松長著《璽印鑒賞》載“其龜鈕的形制與東漢后期風格瀕臨。龜首略長,斜向前上方伸出。龜體長,背略平,兩側呈坡狀,四腿呈屈曲狀,嘴、爪刻 紋清楚,背甲多施重環(huán)文,甲邊刻鱗紋 ”。到了東晉、十六國、南北朝時期因為戰(zhàn)亂之故跟改朝換代過快的起因,諸侯各國各自為政,官印鈕式的制造不固定的模式,狀態(tài)各異。如鼻鈕、蛇鈕、駱駝 鈕、環(huán)鈕、羊鈕、馬鈕、兔鈕、鹿鈕、熊鈕、羆鈕、魚鈕、獸鈕、珪鈕、螭鈕、龍鈕如圖33。
魏晉南北朝時代官印轉變了漢代以鑄印為主的制印方式。印質多為金章銀印,這一時期以鑿印為主,所以魏晉官印多鑿印如圖34。因而,漢代篆刻表示出來 的典雅方正、圓潤持重的鑄印作風就很少見了,魏晉南北朝時代鑿印表示出來的是峻利勁挺,高仿字畫網(wǎng),氣味跟暢,章法布局平坦伸展,鏨法比擬穩(wěn)重從容,而一些“急就章” 作風顯得比擬輕率恣肆,刀法低劣,無章法可言,而且刻鑿的篆體文字多分歧“六書”如圖35。這一時期的官印形制也變大,秦官印個別2-3厘米見方,漢 “皇后之璽”2.8厘米見方,諸侯王也不超過2.3 厘米見方,從晉之后官印卻在3厘米見方如圖36,有的將軍印到達3.5厘米見方如圖37,但目前印學界、考古界未發(fā)明有4厘米見方的印,六朝官印 還呈現(xiàn)朱文印如圖38!队≌录f》載“六朝印章因時改易,遂作朱文、白文,高仿書畫,印章之變,則始于此。”起源,中國書法學習網(wǎng)。
魏晉南北朝私印與漢代私印比擬較也有顯明的變更。這一時期的私印入印文字,受“魏正始三體石經”中篆書的影響如圖39,把字形拉長,結體上緊下松, 每字豎畫拉長成細尖,形似懸針,這一時期呈現(xiàn)的印章用字叫做“懸針篆”如圖40,這種“懸針篆”與漢代的繆篆那種端莊典雅天壤之別,涌現(xiàn)了纖弱細微、 矯揉做作,體勢僵硬的習慣。然而這一習慣的涌現(xiàn),能夠看出印章文字的線條筆意和印面上大塊留白的創(chuàng)作念頭。這種印章對后代篆刻藝術創(chuàng)作給予了必定的啟發(fā)。 這一時期的文字還采取隸書入印,如50年代南京老虎山3號出土的晉代“零陵太守”石質印如圖41。
魏晉南北朝私印印式有套印、六面印,還出現(xiàn)了印體四周雕有紋飾如圖42。
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篆刻藝術逐漸走向消退,印章透出一種衰敗的輕率和粗野。重要表當初印文乖謬,形制雜亂,鏨鑿毛糙,導致了這一時的篆刻破落不堪,走向 消退的另一個起因。自東漢蔡倫發(fā)現(xiàn)造紙后,到了這一時期紙張的利用就比較普遍,鈐色印章開端得到發(fā)展,高仿字畫,羅福頤著《古璽印概論》載敦煌石室珍藏《雜阿毗曇 心論》經卷之末及經卷之背部蓋有“永興郡印”朱文官印如圖38。因為這些因素,從而導致了中國篆刻藝術發(fā)展史上衰敗時期的到來。
來源 ,轉載請保存此信息起源,謝謝配合!
文本由http://www.gfzihua***/整理并發(fā)布!
標簽:
關于我們 | 打賞支持 | 廣告服務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免責聲明 | 幫助中心 | 友情鏈接 |
Copyright © 2022 whw.cc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武漢網(wǎng) 版權所有
鄂ICP備19009404號-6 公安備 420105020001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