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傳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楚國音樂大使俞伯牙路過漢陽江口,夜泊江岸,觀賞夜色,撫琴抒懷,彈起高山流水的曲子,正巧岸邊樵夫鐘子期善知音律,從琴聲中了解到伯牙抱負,聽罷不禁贊許說:“峨峨兮若泰山,洋洋兮老江河!辈烙龅街簦指吲d,兩人送結為知交,并約定來年再在此相會。第二年,伯牙來到龜山腳下,子期已經逝世,深感知音難得,他特地到子期墓前,重彈“高山流水”舊曲,彈罷,即破琴絕弦,終身不復鼓琴,這就是流傳干古的“摔琴謝知音”的故事。后人感其情誼深厚,就在漢水和長江匯合處,風景秀麗的月湖邊筑過一座琴臺,表示紀念。這座古琴臺也稱伯牙臺。南北朝梁簡文帝蕭綱曾經寫過一首《登琴臺》詩,詩中有兩句:“音容萬春罷,高明千載留。”表達了崇敬的心情,可見,在距令一千四百多年前。已筑有琴臺。清朝嘉慶年間重修,解放后,又作了全面整修,這是現存最早的一座古琴臺了。
古琴臺遺址已有了不少附設建筑。主體建筑是一棟單檐歇山頂式前加抱廈的殿堂,檐下匾額上書“高山流水”四字。堂前有漢白玉筑成的方形石臺,傳為伯牙當年撫琴的地方。